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韩先楚简历及后代(宋争豪:寻 根)

韩先楚简历及后代
点击上方”同步悦读”免费订阅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映山红 X – X中国电影诞生100X-电影歌曲专辑 –>

寻  根■ 宋争豪
 阝                勹
         
题记:先人根在何处,始祖何人,郡驻何方,聚散何缘。怀揣家国情怀,穿越百年沧桑,去寻觅生生不息的红色基因。我爱人的父亲冷元康,也就是我未曾谋面的岳父大人是位老红军,1962年6月因战争年代留下的枪伤复发不幸离世,被安徽省人民X追认为革命烈士。老岳父留下来遗物极少,除了几张照片,再就是一份泛黄的干部登记表。这份登记表的印制单位是解放初期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皖北军区司令部,登记填报部门是皖北巢湖军分区政治部,填写时间为1949年12月。登记表的填报内容与现在公务员登记表的内容基本相同,大致分为四块:个人基本信息,入伍后任职简历,个人鉴定报告,同级党委及上级党委鉴定意见。老岳父没有上过学,不会写字,登记表显然是别人代为填写的。为了对登记表记录的相关历史信息进行考证,我利用陪同爱人回湖北老家寻根的机会,三次前往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查阅了当地的县志和老岳父的族谱,参观了鄂豫边区革命烈士X馆和大悟县革命历史博物馆,走访了老岳父的族人及当地的老人,与博物馆及县“红办”文史研究人员进行了多次交流,回到合肥后又从省档案馆调阅了老岳父的档案,拜访了健在的老岳父的老部下,并搜集了网上发表的相关文献资料,最终确认老岳父于七十年前填写的这份干部登记表,除了因当时条件所限造成个别填写内容有技术性误差外,其基本内容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毋庸置疑。这份干部登记表即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红军在鄂豫皖边区发展轨迹的一个佐证,又是我们党领导鄂豫皖边区人民与国民党X派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一个缩影。
在X百年华诞即将来临之际,再次端详这张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干部登记表,令人思绪万千,浮想联翩。我仿佛看到了一位革命老人在那个腥风血雨的年代一路前行的不屈身影,也能深切感受到中国X党人为实现其崇高理想而经历的困苦与艰辛。虽然是一张普通的干部登记表,但其所蕴含的信息量巨大,史料价值极高,它能让我们以最近的距离去观察曾经发生在八、九十年前鄂豫皖边区许多真实的历史事件。下面我就以这份登记表所提供的相关信息为线索,讲述几个曾经发生在鄂豫皖边区的历史故事,以此X中国X党诞辰100X,并表达我们对革命先烈的敬仰。
从礼山县到大悟县
老岳父的干部登记表“籍贯”一栏登记为:“湖北省李山县十三区二村”。正是因为这一登记内容,造成冷元康的后代几十年来一直无法确认她们的祖籍究竟为湖北省的哪个县,也无法与老家人取得联系。查遍所有湖北省地图,都找不到“李山县”这个地方。进入互联网时代后,从网上便可检索到湖北省在解放前有个叫“礼山县”的地方,解放后改名为大悟县。大悟县处在鄂豫皖根据地的腹地,是个出老红军的地方。老岳父生前的一些老战友曾在那一带打过游击,另外老岳父不识字,填写登记表时,代书人在对湖北行政区划不熟悉的情况下,错把“礼山”填为“李山”也在情理之中。基于这些判断,我们大致认定老岳父的籍贯很有可能就是今天湖北省孝感市的大悟县。
2019年清明刚过,我陪同爱人踏上了千里寻根之路。为了确认对老岳父籍贯的基本判断,我们到大悟县后就直奔县民政局。民政局有一个专门管理行政区划和地名的职能部门,该部门负责同志抱出一堆档案资料,非常耐心的向我们解释了大悟县及十三区二村的行政区划的历史沿革情况。
清末至1932年(民国X),大悟县境域分属河南省罗山、湖北省孝感、黄陂、黄安(今红安)两省四县所辖。1932年,国民党鄂豫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以豫鄂边界“形势重要,距城远,控制不便,政令不及”,根据“新收复区设县纲要”,划拨河南省罗山、湖北省孝感、黄陂、黄安四县边陲地带,于1933年1月1日建置礼山县。新中国成立后,为了X大悟山区人民在历次革命战争中的英雄业绩,1952年9月10日,经中南军政委员会批准并报请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备案,将礼山县更名为大悟县,现为孝感市所辖。
十三区则是解放前国民党X时期县下面的一级基层管理机构。1932年8月,豫鄂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公布“剿匪”区内各县区公所组织条例。1934年12月,南昌行营公布“剿匪”区省份各县分区设署办法大纲,均规定各县X应依据其辖境面积、地形、户口、交通、经济状况、人民习惯划分县属若干区。在“剿匪”区普遍设区,以增加国民X对基层控制,由区直接指挥各“保甲”对抗中国X党在乡村领导的革命运动。大悟县当时分为十四区,十三区为今天的高店乡。高店乡辖区内有地方叫冷家塆,塆内有四个村民组,绝大部分住户都姓冷,是冷姓家族聚集的地方。所谓十三区二村,应该就是在今天的高店乡冷家塆区域内。
为了查一下当地X部门有无冷元康的相关信息,大悟县民政局又把我们介绍到大悟县红色旅游办公室。“红办”的同志热情接待了我们,并通过介绍大悟县在革命战争年代发生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带领我们参观鄂豫边区革命X馆和大悟县革命博物馆,向我们展现出了一幅令人震撼,可歌可泣的大悟县人民跟着X党参与革命斗争的历史画卷。
大悟县地处湖北省东北部鄂豫边界,大别山脉西南段。大悟县是革命老区,始终是鄂豫皖革X据地的腹心地带。大革命时期,这里就广泛建立了农民协会,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农X动。土地革命时期,这里先后建立罗山、陂孝北、河口三个县级苏维埃X。抗日战争时期,鄂豫边区党委和新四军第五师长期驻扎在白果树湾,建立起以大悟山为中心纵横千里的抗日根据地,境内先后建立礼南、安礼、罗礼应三个县级抗日XX。解放战争时期,X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移驻宣化店。此间,X亲临宣化店慰问中原军民;X代表X与美蒋代表到宣化店谈判;1946年6月26日,中原军区部队从宣化店突破重围,打响了解放战争的第一枪;1947年,地方党组织带领人民X众,以战斗的姿态迎来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刘邓大军。新中国成立前,大悟县28万人中先后有16万人参加革命,7万人英勇牺牲,在册烈士8000多人,诞生了徐海东、X清等37位开国将军。走进鄂豫边区革命烈士X馆,在一面巨大的英烈名录墙上,密密麻麻刻满了为建立新中国而英勇献身的大悟籍英烈的名字,其中冷姓的烈士就有一百多人,在这些冷姓烈士中竟然还有几位元字辈的烈士。大悟县官方并没有冷元康的任何信息,问其原因,答复是当年这个地区参加红军的人很多,经过多年征战,大多数人都牺牲了。鄂豫皖根据地丧失后,国民党X派对鄂豫皖苏区进行反复清剿,红军亲属要么是受牵连被害,要么是举家逃亡,流离失所。解放后大悟县有关部门也在全国各地联系过大悟籍的老红军,但由于当时条件所限,联系到的人很少。现在资讯发达了,交通也便利了,大悟籍老红军的后代这几年不断找来,当地X由此才能掌握这些老红军的信息。由于失去联系年代久远,很多来大悟寻亲的老红军后代都是无功而返。应当说我爱人运气不错,在当地民政部门的协助下,我们很快就电话联系上了居住在冷家塆的冷氏族人,族人查阅了冷氏族谱,并用微信将族谱卷四部分发给了我们。翻到元字辈的族谱记载,一行小楷跃入我们眼帘,“元康,生卒不详”。毫无疑问,这个冷家塆就是老岳父的祖籍所在地,冷元康的后代有幸找到了冷家的根,她们终于可以回到魂牵梦绕的故乡了。

从特务营到X团
老岳父填写的任职简历中,有在鄂东特务营四大队及二十五军X团等部任职的内容。特务营及X团这种奇特的军队编制,在今天的电视剧中都很少能看到,当年红军战斗序列中真有这样的编制吗?我们通过查阅大悟县革命历史博物馆的相关资料,最终确认干部登记表中所记载的鄂东特务营及X团在我军历史上确实存在过。老岳父是在1929年6月参加当地红军游击队的,这些游击队是由当地党组织领导农民X而建立起来的地方武装,也是鄂豫皖边区红军的雏形。1932年8月,根据X鄂豫皖中央分局的指示,成立鄂东北道游击总司令部,总司令为吴焕先(后郑位三、戴季英),副总司令邵达夫,下辖6个独立师或游击师。鄂东北道游击总司令部还有一个直属特务营,专门执行特殊任务,人们习惯称之为鄂东特务营。曾被毛X称为X游击专家的林维先开国中将,就曾在鄂东特务营担任过班长。特务营四大队则是我军军史上一支赫赫有名的部队,从红二十五军走出来的两位开国上将,也就是韩先楚上将与刘震上将,都出自这个大队的一班,加上这个班当年的班长陈先瑞中将,使四大队一班成为我军历史上名副其实的“将军班”。1934年4月,鄂东特务营编入红25军X团。
X团这支红军部队,乍一听会以为是一支警卫部队,其实它却是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红军唯一的“特种部队”。而且这种特种部队在其他根据地的红军都没有,唯独只有鄂豫皖红军才有,也就是红二十五军的X团和红二十八军的X团。“X部队”并非红军首创,早在北洋军阀时期就曾作为警卫部队出现过“X队”。围剿鄂豫皖苏区红军的有一支北洋军阀背景的国民党部队—-前西北军部队,这些部队中规模大一点的都有X团。红二十五军和红二十八军模仿了西北军的这一编制,建立了X团。X团的官兵均配备驳壳枪和大刀,一遇关键时刻,红军战士便一手短枪,一手大刀,杀声震天接敌近战。这种强大的战术突击,往往首先能给敌人以强大的心理震慑,将其战斗意志击垮,取得迅速解决战斗的奇特效果。尤其是到了红二十八军,部队规模缩小,并以游击战为主,在敌人实行拉网式大规模清剿的情况下,遇敌偶然性增大,红军在突然接敌时,常在数量上不占优势。在这样的战争形势下,建立X团这种火力突击力很强的部队,在关键时刻进行强大的战术突击,有利于较快的扭转战场势态。红二十八军X团这支“特种部队”,甚至一直延续到新四军四支队。新四军四支队组建初期,还保留了以詹化雨为团长、汪少川为政委的X团。后来面对日军这样新型的作战对象,X部队的突击作用往往难以奏效,鉴于这种原因,1939年1月,新四军四支队改编时撤销了X团的编制,结束了鄂豫皖红军的最后一支“特种部队”—X团的历史。

从红二十五军到红二十八军
老岳父的任职简历中,从1935年1月到1938年2月填写的所在部队为二十五军与八十二师。看到这段简历,不禁使我们产生了两个疑问:一是老岳父个人鉴定报告写的很清楚,他是主动参加红军,且一直未脱离过部队。既然如此,老岳父为何没有随同红二十五军参加长征,而是留在了鄂豫皖苏区打游击;二是红二十五军长征后,鄂豫皖根据地就不应该有成建制的红军部队了,所谓的八十二师又是从何而来,老岳父所填的这支部队真的存在过吗?带着这些疑问,我们通过研究大量鄂豫皖苏区的红军史料,终于揭开了这些迷底。
鄂豫皖根据地成建制的红军部队,除了红四方面军外,再就是红二十五军和红二十八军。1931年10月,X鄂豫皖军委决定将红四军第十二师扩编为红二十五军。军长旷继勋,政治委员X章,下辖第七十三、七十四、七十五师。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退出鄂豫皖根据地,留下红二十五军的第七十四、七十五师坚持斗争。不久,红二十五军撤销七十四师,只留一个七十五师。军长吴焕先,政治委员戴季英。11月,又经整编,二十五军增加至7000余人,政治委员改为X章,下辖第七十四、七十五师。1933年10月间,红二十五军在潢麻公路遭敌包围分割。七十五师由吴焕先、戴季英率领突围至鄂东,仍保留二十五军番号;七十四师由徐海东率领,退回皖西重新组建二十八军。半年后,两军会合仍编为二十五军,军长徐海东,政治委员吴焕先,下辖第七十四、七十五两个师。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又进行了整编,军长程子华,政治委员吴焕先,副军长徐海东。整编后,红二十五军即开始长征,1935年9月中旬胜利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第二十六、二十七军会师。会师后,红二十五军改编为红十五军团第七十五师。
1932年秋,红四方面军退出鄂豫皖根据地后,由留在当地坚持斗争的省、道委负责人刘士奇、郭述申、沈X、吴焕先、X章、徐宝珊、郑位三等同志,共同召开会议决定恢复省委和道委,并于1933年1月上旬,在原红二十五军221团和特务营的基础上组建红二十八军,军长廖荣坤、政委X章。4月间,红二十八军一部留在皖西,主力转战至鄂东南与红二十五会合并进行整编,以集中力量对付国民党军对鄂豫皖根据地的“围剿。红二十八军主力改编为红二十五第七十三师,留在皖西的部队和部分游击队组成红二十八军第八十二师。1933年10月,红二十五军七十四师因被敌人分割返回皖西,与红二十八军八十二师会合,重新组建二十八军,军长徐海东,政治委员郭述申,下辖八十二、八十四两个师。1934年春,红二十五军到达皖西,红二十八军再次编入红二十五军。1935年2月,红二十五军西征后留下的部队与鄂东北独立团又重组红二十八军,未设军长,高敬亭任政治委员。下辖第八十二师和X团,共1000余人,坚持鄂豫皖苏区的斗争。1938年初,红二十八军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
在评价红二十八军的历史贡献时,有学者总结出以下几点:一是它在大别山地区牵制和吸引了大量的国民党军队,有力地掩护和策应了红二十五军和中央红军等主力红军的战略转移;二是它在大别山极其艰苦的斗争中,保存了红二十八军和一些红军游击队革命武装,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十五块游击区中唯一一支成建制的红军部队,坚持大别山红旗不倒;三是在鄂豫皖三省保存了革命的战略支点,在大别山地区扩大了X党的政治影响,为以后在大别山地区开展革命斗争准备了最重要的条件;四是在全国抗战暴发后,红二十八军和当地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主力部队,成为驰骋长江以北抗战的重要力量,为坚持华中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五是以大别山为中心的鄂豫皖边区三年游击战争,积累了宝贵的游击战争经验,丰富和发展了人民军队的革命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
老岳父简历记载,他分别于1935年1月在二十五军,1936年3月在八十二师任职。结合二十五军和二十八军军史判断,老岳父应该是在1932年1月至1935年1月之间编入二十五军的,至于是由随红二十八军编入二十五军,还是随鄂东特务四大队直接编入二十五军的就无法考证了。但有一点可以确定,老岳父应当归属二十五军西征后留下的部队,重组红二十八军后隶属八十二师十团,并且全程参与了艰苦卓绝的大别山三年游击战争。老岳父在此期间参与大小战斗近百次,并负伤一次,也正是这次负伤使他过早的离开了他的亲人。
四月初的大别山,春寒料峭,我们驱车延着蜿蜒的山路,向着大别山深处的冷家塆驶去。沿路不时能看到两边山坡丛林中掩映着一簇簇、一丛丛绽开的杜娟花。粉红色的杜娟花犹如当年红军战士头顶上的红五星在我们眼前闪现。此时,我们仿佛听到了一首悠长的歌声在X山中飘荡:
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                     
作者简介宋争豪
安徽省合肥市人。大半生扮演多个社会角色,下过放,当过兵,做过工,一级警督退休。在警官学院从事法律教育三十年,并X从事执业律师三十年。年少时也有过作家梦,阴差阳错,文学作品没写几篇,经手的讲义和法律文书却可以等身。贸然进入文学圈,意在拜读和欣赏各位老师佳作,以陶冶情操,愉悦心身。

《同步悦读》是一个面向全球发布的新时代微媒体。每日更新,主推原创,分享精品;不唯纯文学,只重悦读性;读好文字,听好声音,欣赏有魅力的音乐。2017年6月2日被搜狐网站正式列入合作伙伴,发表在同步的作品,除微刊阅读外,同时拥有众多的网站读者。?原创作品公众号转载需授权,有关配图来源网络,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公众号联系
倡导全民阅读      打造书香中国
不厚名家      不薄新人
投稿邮箱
tbyd2016@163.com
作品80%赞赏付给作者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关注投稿指南

韩先楚简历及后代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