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问答

李子白/作家的素养


点击关注 | 文学依然神圣
作家专栏栏
作家的素养
文/李子白
柳青先生说过,作家一辈子要进三个学校,即生活、政治、艺术三个学校。可以说高度地概括了一个作家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养。我所以老话重提,皆因近年来,时闻文友抱怨,写出的作品发表不了,未能入选某某X资助的项目等等。联系前段跑基层调研,屡闻类似如作家的创作环境、培养培训话题,便生写作此文的想法,其实类似的文章已经不少,不多我的一份理解。
如前所列,多为作家身心之外的外部环境条件。说实话,作协的服务职能就是为作家提供好的创作环境,为其创造创作条件,从而催生力作精品。这是这一机制的重中之重。而能不能具备作家应有的素养,机制的引导是一个方面,关键得看作家的自我修行!日常生活中不乏灌输式的教育,总还有些“学生”的答卷不能令人满意。那些屡屡享尽各种X资助的作家,未必最终拿出力作,而从未或少有资助的作家未必最终拿不出精品。所以坊间有一种说法,即“作家是冒出来的,而不是培养出来的”。真正拥有文学情怀,把文学视为心灵需要的作家应该有这份清醒和自信!因为作家这一行,靠的是作品实力说话和立足。过度的炒作不只污染了氛围,最终会害了作家自己。设定了终其一生拿出精品力作的目标,而非你有我也有的浅显,至少是自己的抵顶之作的作家,应该有这一份定力。这也应合了柳青的作家“六十年一个单元”、“文学是愚人的事业”之说。
外部环境可能影响到作家的情绪或创作激情,但绝非作家成长过程中的绝对要素,因为它们不是变化的根据内因,而是变化的条件外因。这便是有些作家声称自己与作协体制没有关联的重要原因之一,最典型的如眼下的作协主动联系网络作家现象——因为真正供养网络作家的是网络文学的点击量和网站,所以有的作家入会了最终仍选择了退出。因为他们认为作协体制没有给他们带来预想的效益。
严格地讲,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作家绝不会因作品未能发表、未能入选某某X资助项目、培训班也即外部环境的优劣而弃笔歇业。按路遥的话说,写作是一种心灵的需要!所以仅因没有好的外部环境即弃笔,不仅仅是一个功利性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未具备作家所应有的正确的文学观所致。无论是想“雁过留声”还是生活所迫,乃至心灵的需要,比史书更鲜活生动地记录时代,为生民立传,比如习X提倡的“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也即解决了“我是谁,为了谁”的问题,均可视为树立了正确的文学观。这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作家,所应具备的第一个素养。
那么你有多大的阅读量?作家是杂家,是书无不涉猎。文史哲,经政军,天文地理,心理学,乃至互联网……面广量大,不求专精,至少是有所了解,但应用到自己的作品中不能说外行话,不能出现影视中的硬伤。这对一个作家而言,不仅仅是一种素养的厚重积淀,更事关你的视野和思想深度、高度和维度。不管最终你有多大体量的作品,你必须依凭博览X书来支撑。博观约取也好,厚积薄发也罢,没有一定的阅读量,你拿出的作品极难上升到审美层面和思想刻度,因而被评说为浅薄、没有分量均属正常。
关于阅读,有的人是泛泛的浅阅读,如眼下的微信,是缺乏系统性的碎片化的阅读,是知道即可满足的读者,也就是人们说的“知道分子”;有的人是为了增长知识,乐享学人间交流时的娓娓道来,亦可称之为类学者;当然也不乏无事休闲,仅仅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情态者;而那些专事研究的专家学者,当然就是另一回事了。那么,作为作家,哪些书应该泛读,哪些书应该精读,心里是应该有底儿的。一定要拆卸和分解几部心仪的经典。如饥似渴是对的,人生苦短,生活的乐趣不只有阅读。何况,所有的泛读会使自己成为一个无所不知的浅薄者,所有的精读会使你成为书蠢无暇顾及人际,智商和情商有时就是不可兼得。凡事知道适度的人是智者。
柳青可以做到第一时间知道,X每出台一个农村政策,农民高兴不高兴。这源于他对自己周边生活的熟悉,也即“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生活学校,源于对政策的深度了解,也可以理解为他所说的政治学校。所以作家的阅读,不能满足于面广,还要有深度的解析、研究,特别是对一些文学经典,一些自己准备去学习、效仿的作品,不仅要熟悉它的故事、人物、情节、语言、构思,还要对其思想深度、历史背景有个比较精准的把握。也可理解为柳青先生说的艺术学校。这是我想说的作家应当具备的第二个素养。
作家应具备的第三个素养,就是作为一名作家,你有多大的习作量?作家X落里不乏那些有特别禀赋和特殊才华者,出手即成名,或没怎么写就成功的。那也是打了多次腹稿抑或积淀到份了把自己所写的东西吃透了而成的,但那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的作者、作家,是在日积月累的习作基础上厚积薄发的。这类似于陈景润对哥德X猜想的演算,演算纸用麻袋来计算。现实中有没有刚开始练笔,即想成功者?这一阶段的作者更多地是应自省习作的不足,而不是抱怨。真正的好作品是不用担心过期的,阅读也无需急迫,迟缓而来的往往是陈坛的老酒醇醪。当然有编辑会看走眼,退稿也属正常的,但多数还是作品的质量有缺陷。评论家李敬泽在来陕的一次调研会上谈过一个好作家的成功途径——那就是首先不时地能在国刊和有影响的文学杂志发表作品;其次能引起编辑和评论家的关注;最后是编辑主动地找你约稿。刚刚开始写作者的急迫,急于获得认可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如果没有把自己列入有特别天赋和才华的行列,那就应扎扎实实,认认真真练笔,直至达到娴熟。这个过程扯开了也是细碎的。以语言为例,字典在那里,所有的字都是人人皆可用的工具,怎样把这些工具罗列起来,串成属于自己的语句,并表达出自己的思想、语境,如陈忠实先生所言“寻找自己的句子”,那就是作家自己的功底了。刚刚起步就想跑出一个好成绩,这不现实。
第四个应具备的素养,就是定力,也即X和平凹X提到过的耐烦。要静得下心,坐得住,剔除了浮躁,耐得住寂寞,不为外部环境左右的板凳坐得十年冷。整天纠结于作品发表不了,整天纠结于有人与自己水平相当却获得了资助,整天纠结于和自己一样水准甚至还不如者参与了培训,你能写出好的作品?记得评论家李星先生说过,作家最终比拼的是人品。个中所包涵的意蕴可谓丰富了。不光指你在现实生活中的为人,更多地是指你在作品中的胸怀、视野、格局。作协作为党的X团组织的特殊性,便是它的会员来自三百六十行,分布于各行各业。就联络管理而言,其难度可想而知;就会员的素养而言,无论X风格,文化程度千差万别。自然不乏在作品中玩崇高,现实里耍流氓者。所以仅凭个别会员的不淑,即以点带面式地诋毁一个行业是有失公允的。对作家自身来说,不是有个作协会员的头衔即意味着获益终身,作品才是自己的实力。没有作品的作家是不存在的。
就目前的资讯媒介空前丰富而言,一个作家的考量,不外看其是否获得过国家级或有影响的奖项,是否时常在国家级或有影响的刊物上发表作品,是否引起了评价X的关注,是否有作品被选入相关的选本。这些仍是外部客观成因。但就作家本身来说,具备了上述各种素养之后所写的作品,不敢说沉甸甸,但至少是有些分量,既不辜负读者,又能使自己心安!诚如巴金老在谈到写作的方法时所言,无法为最X。
我不以为本篇是想教诲什么人的说教,而是对柳青先生提倡作家所应进的生活、政治、艺术三个学校不同视角的自我体验和理解,是一位普通作者的交流心得。
化艺术报2018年6月1日副刊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
李子白,本名李锁成,生于1962年,陕西绥德人。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秘书长。中国作协会员、陕西作家书画院秘书长、陕西省作家协会网络专业文学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书法家协会、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先后在国内报刊发表作品近三百万字。出版有小说散文集《不知是今天》、《三十七计》,中短篇小说集《最后一片森林》,诗歌作品集《情爱诗章》、书画、篆刻、摄影、诗文作品集《李子白的艺术空间》等五部。
西京大学至诚书院客座教授、石岗国学研究院研究员。
【投稿说明】
欢迎投稿至邮箱:1004961216@qq.com
如有疑问可在后台留言询问
欢迎关注“浅海文苑”